我院成功主办2019年广州金融行业形势分析会暨理论务虚会

作者: 时间:2019-08-09 点击数:

   8月1日上午,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主办,广州金融业协会协办的“2019年广州金融行业形势分析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中广州金融发展定位与服务实体经济理论务虚会”在南沙区成功召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市发改委、广州市统计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各区金融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各高校研究智库、政府机构政策研究资深学者、各高校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资深学者、相关部门数据分析专家出席。

2984C2

邓宏图副院长主持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研究院副院长邓宏图教授主持,市金融局聂林坤副局长首先致辞。他代表市金融局对会议的召开和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祝贺与欢迎;他介绍了2019年上半年广州经济与金融发展的整体态势,并对会议提出了期盼,希望与会嘉宾与专家发表真知灼见和远见卓识,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凝聚智慧。其后,广州大学科研处汤萱副处长代表广州大学致辞,对与会嘉宾的出席表示了欢迎与感谢;她介绍了广州大学的发展目标与现状,概述了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与成绩,并呼吁与会嘉宾积极为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4F428C

聂林坤副局长开幕式致辞

FF680

汤萱副处长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以后,会议进入“主题报告”环节,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教授和著名经济学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细康教授分别做主题报告,市金融局法规处陈婉清副处长主持。吴晓球教授首先强调了思想创新的重要性,对广州地区高校提出解放思想、创新思想的建议。吴教授指出,金融的三要素即信用、风险与定价,本质上均与信息分布及其处理有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与金融的基因是同构的,新的技术提供了解决信息问题的手段,信用问题、风险问题、定价问题均能得到解决,因此,新金融不仅是一种业态,更是一种新的改革的力量,通过新技术改造传统金融,那么传统金融与新金融就没有分界线。其后他探讨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金融的定位问题,强调了金融创新的重要性,论述了科技对金融的革命性影响,阐明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和金融国际化的必要性;最后勾勒出通过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与科技进步,继而推动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发展逻辑。赵细康教授展示了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经济数据,对宏观经济走势进行了研判,指出广东省经济具有发展、稳定、健康向好的趋势,在推进大湾区协调创新发展中,广东结构转型颇具成效,逐渐形成创新优势,一般贸易超过加工贸易,经济金融运行稳健有力、发展后劲充足等特点。赵细康教授认为,广州具有深厚的商贸传统,擅长要素的空间配置及其套利,却囿于历史惯性而不太关注要素的时间配置及其套利问题,因而难以发展出与深厚的商贸底蕴和强健的实体产业相匹配的金融体系。他指出广州金融发展需要破解保守惯性,加大宣传与改进力度。

陈婉清副处长主持“主题报告”环节

4AE45F

吴晓球教授做主题报告

4FDB2F

赵细康教授做主题报告

会议进入第二个环节,即“广州金融行业形势分析会”环节,由省社科院任志宏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孙坚强教授主持,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的参会代表发言;此外,省社科院任志宏教授、市社科院蔡进兵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田秋生教授及孙坚强教授、广东财经大学段军山教授、广东金融学院杨公齐教授等专家学者也做了简要发言。田秋生教授、段军山教授强调,在大湾区金融枢纽建设中,政府主要做两件事,第一,为金融发展提供渠道(包括信息平台),第二,为各类企业提供便利。利用广州市的产业和金融优势发展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杨公齐教授根据统计数据发现,广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总体绩效是好的,但未来金融业的发展将快于实体经济的成长,金融业将起领头雁的作用。任志宏教授敏锐地发现,广州市金融发展存在三个偏离,第一个偏离,是金融对GDP和税收的贡献不平衡;第二个偏离,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发展速度不匹配;第三个偏离,是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发展不协调。解决这三个偏离,将成为广州市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蔡进兵研究员和孙坚强教授则分别对广州市的私募股权基金和风投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解决方案。

专家学者在“广州金融行业形势分析会”上发言

专家学者在“广州金融行业形势分析会”上发言

与会代表在“广州金融行业形势分析会”上发言

8月1日下午,会议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中广州金融发展定位与服务实体经济理论务虚会”环节。会议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易行健教授和暨南大学刘金山教授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战明华教授、广州大学叶祥松教授、暨南大学刘金山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米运生教授、广东金融学院项后军教授、粤财控股博士后工作站曾翔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朱宁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易行健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屠新曙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孙希芳教授、中山大学曾燕教授、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何力武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王巍老师以及研究院邓宏图教授等分别发言。

专家学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中广州金融发展定位与服务实体经济理论务虚会”上发言

战明华教授从金融规模和分工出发,从制度和政策长、短期等角度对广州市的金融战略定位进行详细解读;叶祥松教授则分析了广州市的产业和金融定位;刘金山教授认为,数字技术将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改变传统金融业态和生态。米运生教授分析了小微企业金融的普惠性和普惠金融的供给侧问题。项后军教授比较了浙江和广州的基本情况,认为要注重基本面,要根据基本面来决定金融发展方向。朱宁博士通过梳理21家主要银行类金融机构绿色贷款数据,对贷款的类别、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缜密分析,得到了诸多合乎实际的政策建议。曾翔研究员介绍了粤财控股的项目研究和推进情况。易行健教授对从国际贸易功能区过渡到金融功能区的条件、路径、方案等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金融功能区建设和金融科技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尤其要注意养老金融问题,这是由中国的人口结构及其变动趋势决定的。屠行曙教授提醒决策部门要特别关注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要,以及金融如何来为实体经济服务,双方的对标、通道、转化机制至关重要。期货交易中心和期货市场建设是广州金融发展的可行方向。孙希芳教授认为,一个地区的各种要素禀赋结构决定它的产业结构,而不同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有不同的风险和规模特征,正是这些条件决定了金融的种类、层级和规模。曾燕教授在金融发展定位和挖掘高校智力资源等方面发表了洞见。何力武研究员分析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探讨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邓宏图教授认为,金融体制改革的取向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具体来说就是要关注微观企业的治理机制,金融体制要对各类金融公司和实体公司产生正向激励;金融体制改革或金融战略地位要有自己的逻辑起点,即要注意厘清广州市的比较优势,包括产业优势、商贸优势和传统金融优势,在此基础上做增量,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据集成技术改造传统金融,构建新的金融体系。

与会代表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中广州金融发展定位与服务实体经济理论务虚会”上发言

8月2日上午,本次大会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广州市金融发展战略定位闭门研讨会”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市金融局聂林坤副局长主持和中山大学李仲飞教授主持。李仲飞教授首先做了主题报告,回顾了广州市在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探讨了广州市实体经济与金融结构的关系,尤其重点阐释了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政策措施;李教授认为,广州市应该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发展道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李教授提出一系列具有政策启发性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聂林坤副局长随后发言,提出了4条建议:一是政府与学界建立沟通联动机制,让政府的声音、广州金融的真实情况为学界全面及时准确掌握;二是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应仔细解读并认真领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三是从事金融研究应认真学习、潜心钻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的系列重要论述;四是搞理论研究要“知、信、行、研”合一。市金融局陈婉清副处长对广州上半年金融情况做了补充,介绍政府在金融市场运行以及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部署与举措。

李仲飞教授做主题报告

聂林坤副局长主持“广州市金融发展战略定位闭门研讨会”并发言

根据广州金融情况和工作部署,省社科院任志宏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屠新曙教授、中山大学罗浩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田秋生教授、广州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刘志香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孙希芳教授、广东金融学院杨公齐教授、开发区金融局高树东局长、广东金融学院项后军教授、广州大学叶祥松教授、邓宏图教授等学者先后发表意见与建议,为广州市的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

最后,与会学者和政府政策研究人员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广州金融行业形势分析会暨理论务虚会应该定期举办,形成常态化机制,努力把此类会议打造成华南地区金融论坛的优势品牌,加强政府与学界的互通互联,实现产、学、研的良性对接;与会学者和政策研究人员共同期待,今后的会议更要充分准备、聚焦主题、切中要害,提高讨论质量,站在国家发展大局,就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和战略性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共同推进广州市的金融改革和发展。

 

Copyright© 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合署广州大学金融研究院).   联系电话:020-26097393